2012-11-13

正循環 vs 負循環

從小就希望長大能當個??家,對相關的知識領域都倍感興趣,只要沈浸在裡頭,彷彿時間都暫停,不覺得疲憊,但隨著年紀愈長愈大,面對現實無趣的昇學壓力、父母的期望,經濟因素......等考量,這夢想應該是愈離愈遠了,等到退休時,想做卻已無心力完成小時的夢想,至終;不知道有多少人的一生,是這種遭遇,但我應該是其中一人,因為我正走在這條路上。

魚與熊掌難道不可兼得嗎?找一件自己喜歡做的事,又能解決現實的經濟因素,得到的成就又高於父母原本的期望,這不是很好?只是多數的人,都沒這麼幸運,但多數的成功者都是走在自己的興趣上,也因為是做自己感興趣的事而忘了投入多少時間成本,不計較回報,而把潛能發揮到極致。

『我會做卻懶得動,我不會但很想學。』這兩者產生出的結果是相差甚遠的,好比原本起點相同的兩條線,只差了 1°,在外太空的某終點卻相差好幾萬光年;會做而懶得動的人,品質及效率肯定不佳,做沒多久馬上想休息或放棄,而不會做但很想學的人,開始或許做得不好,卻能在每一次找到成就感,一點一滴的進步,一個是負向循環,一個是正向循環,愈差愈大,用一個數學來舉例好了~
Q) 假設甲、乙預設都是 1,某甲懶得動每次的效率是 0.9 ,某乙很想學每次的效率是 1.1,計算相乘 10次、20次 結果: 
A) 相乘 10 次,甲乙相差 8 
甲 : 1 * 0.9 * ... * 0.9  =>  0.9^10  =  0.348
乙 : 1 * 1.1 * ... * 1.1  =>  1.1^10  =  2.593
A) 相乘 20 次,甲乙相差 55
甲 : 1 * 0.9 * ... * 0.9  =>  0.9^20  =  0.121
乙 : 1 * 1.1 * ... * 1.1  =>  1.1^20  =  6.727
上列簡單數學,如果把相乘一次代表一年的光陰來看,20年後甲乙一起退休,兩人就差了 55 倍,雖說成就與財富不能相比,但快樂指數應該可以,別小看每年只快樂一點點,或每年只憂愁一點點,轉念一念間。

Steve Jobs 在 Stanford University 畢業典禮演說其中一段說道:『人的生命有限,別活在別人的期望中,要聽從您內心的直覺。』雖然不是鼓勵人人都要去創業,但至少提醒每個人要做自己感到有興趣的工作,而不是為了牽就他人的因素而存活,網路也有許多名人可舉,如九把刀、蔡阿嘎......等,如果這些人當初就業是找該系所專職的公司任職到退休,今天也不會有這麼精彩的世界,所以找到一份自己感興趣的工作,應該會比中樂透還重要,需要花點時間思考。

創業者之所以會創業,應該已知道自己對什麼感興趣了,但這只是第一步,就像拍照的第一步要把相機拿穩一樣基本,接下來的正向循環,就是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事業,比起領固定薪水要來得有趣多,做自己的事業,就算失敗了,也比原本的自己學到更多,總比做不開心的事還要長壽,值得了。


這是我的觀點,當然您可以跟我討論您的觀點,追蹤我可以看到更多觀點。
記得回信箱驗証電子郵件,才能啟動訂閱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